元宵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学校向我们发出了一个任务——每人制作一盏手工灯笼。然而,我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原因有三:一是我的双手不够灵巧,二是我没有足够的材料,三是我对如何制作灯笼完全没有概念。无奈之下,我只能求助于爷爷。
爷爷是一位手工艺人,他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他仔细地挑选了木材,开始了为我制作灯笼的过程。他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把刀,精准地削去木头上的多余部分。经过一阵子的努力,那块木头变成了一个小木棒。他又用尺子测量了角度和长度,确定无误后,用笔做了记号,并将刀压在上面,用力一削,木棒上出现了一个小坑。他继续在坑内进行精细的雕刻,使坑变得光滑。重复这些动作,他又制作了几根木棒。
接着,爷爷把木棒按照设计好的形状细心拼接在一起,然后拿出锤子和钉子,在各个接口处固定好。每敲一下钉子,他都会用心感受力度和位置,确保每一处都牢固可靠。当所有的木棒都被完美地连接起来时,一个灯笼骨架就完成了。最后,他在骨架上贴上一张红色的纸作为外部装饰,再系上一根结实的绳子,一个完整的灯笼就出现在我们眼前。
爷爷捧着这个灯笼,左看看,右看看,眼神中充满了智慧的光芒。他仔细端详着这个灯笼,直到他认为没有任何地方需要修改,才满意地把它交给我。这个灯笼虽然外表普通,不引人注目,但它的故事却非同寻常。它凝聚了长辈对晚辈的爱,承载着一份深深的情感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