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

当前位置 /首页/单元作文/小学四年级下/正文

轻叩诗歌的大门

1100

著名诗人屠安曾经说过,一个民族如果缺少诗的声音,那么在精神上就会显得贫瘠和单调,缺乏生机勃勃的花朵和盎然的活力。我深感荣幸能在中国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国家和民族中成长起来。在这个世界上,诗歌无处不在,而我,也与诗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就领略到了诗歌的魅力所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学会欣赏并继承它的魅力;而现在,除了世俗的享乐,我还流连于诗歌的浅吟低唱之中,感叹它那空灵的门扉。诗歌并非神仙亦非圣人,而是如“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饰”的女子一般。

“你从东方来看我”——这是我对诗歌的第一次接触。“一到两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我的第一首学习的语言就是这首如此轻盈、朗朗上口的诗歌,没有刻意的开头,也没有故意拖延的结尾。“远望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幅没有过多文字描绘的静物画,却巧妙地用语言表达出了它的清晰度。“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几句简单的话语,就自然而然地带出了风的气息……同样的话,背诵了千年的诗句。虽然当时我还是个孩子,但却已经能够感受到它的优雅之处。

诗歌是一位来自彼岸的过客,穿越千年而来。它给予了我最初的启蒙,带给了我最初的文化享受。这种魅力就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样在我心中盛开。初次相遇,就被它的魅力所吸引。

“永不戒酒”——以诗为友。在秋雨敲窗的夜晚,我会叹息“秋窗风雨夜”;在明月当空的时刻,我会朗诵《月夜》;面对美好的故事,我会感慨《出其东门》。后来,诗歌成为了我生命中最好的朋友。在我的生活中,我欣赏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渴望传递它的意义。

芳华一处,“四月南风吹麦秀,枣花未褪,拉卡叶长”,我继承了诗歌的意境;“我听到远处的女人,战斗结束后的哀号,我看到黎明中的蛮族渔民和樵夫”,我了解了古代人民的苦难;“十年无人问寒窗,名满天下”,这是古代文人的悲哀。

谁说古书成了天书?传统诗歌与新时代的价值虽然有差距,但只是时间和空间的差异。每个人都要用心去体会,去传承,诗词也愿意交朋友。对我来说,诗歌就是这样。再次相遇,成为朋友。

“我是一个老人”——感叹诗中,叶嘉莹忧虑地说:“守着一座宝山却不自知,甚至以做违法的事为乐,是现代年轻人的悲哀”。

如今,我和世兴一起感叹“门前车马越来越少,终于把自己当老婆给了一个商人”。几句话只在旧书中为自己命运的呐喊,却被越来越多的人遗忘。

诗歌只在时光中轻轻吟唱,岁月蹉跎,繁华不再。这个时代,离她越来越远了。

我的诗性幻想成了浮萍,任凭风打我,读诗成了观望。

在这个时代,我们无法静下心来长时间聆听诗歌,感叹诗的没落和它的萧条。今天,唉!

“一首诗在等明月”“明月几时还照我?”我与诗同行。

世界认识世界,自有诗存在。

 

 

word文档
轻叩诗歌的大门
将本文Word文档免费下载到电脑或在线打印

下载文档

打印文档

英文作文

TAG标签:
本站内容来源网路,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158863397@qq.com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