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尖沙咀海运码头,一只巨大的塑料大黄鸭近日泄气变成了“片皮鸭”。这个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和猜测。有人传言说,“大黄鸭爆掉,是内地旅行团游客扔烟蒂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对内地游客素质的质疑。
对此,展出方海港城发言人出面澄清:“这完全是谣言。”他表示,这只巨型塑料鸭已经展出近两个星期,期间港口风浪很大,并且阴雨天较多,因此需要对大黄鸭进行定期的“检查身体”,这是例行公事,而非因为人为破坏。
看来,无端遭受误解并非只有名人才会遇到。就像这次香港大黄鸭的正常“放气”和“检查”,经过网络传言的渲染,结果就被误认为是内地游客乱扔烟蒂造成的。幸运的是,谣言很快被澄清,真相替代了冤情。然而,在风波平息后,我们更应该深入思考,香港大黄鸭为什么会引发如此大的反响?
如果不去刻意回避问题,我们可以反思到,虽然香港大黄鸭错误地咬中了内地游客,但是网上谣言一度传得活灵活现,且有许多人信以为真。大黄鸭的“检查身体”,之所以让内地游客无辜卷入“烟蒂风波”,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为部分内地游客的素质和修养不高,从而影响了外界对我们整体印象的评价。
如果我们去香港旅游,自然也会被视为“内地游客”;而我这种试图从外部视角看问题的态度,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然而,我们必须面对现实,近年来,从媒体报道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来看,一些富裕起来、热衷于旅游的国人,无论被称为“中国游客”、“内地游客”或“大陆游客”,除了消费大量的旅游费用,他们在“旅游文明”、“旅游形象”等软实力方面,到底有多少能让外界刮目相看的进步和改变呢?
事实上,塑料充气的香港大黄鸭并不会真正伤害人,让众多内地游客感到郁闷和难受的,其实是那些常常无端袭来的“疑人偷斧”和“被泼脏水”。但显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需要记住一句老话: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被香港大黄鸭“咬”疼的内地游客,以及听到此事而感同身受的内地游客,如果能够痛定思痛,从自我做起,不断提升自己的旅游文明素质,我相信,我们会越来越少感受到疼痛,而越来越多地体验到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