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又称为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这一天,少女们向织女祈祷,渴望得到一双巧手,期待在未来能拥有千年不渝的爱情;读书人则会在这天祭拜魁星,希望魁星能带来好运,让他们的考试之路一帆风顺。
这个节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是我们在古代文献中看到的关于乞巧最早的记录。唐宋时期的诗词中,妇女们乞巧的场景也被反复提及,唐朝王建有诗云:“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相传。
到了宋元时期,七夕乞巧更是热闹非凡。京城中甚至还设有专门销售乞巧物品的市场,被人们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中提到:“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从这熙熙攘攘的乞巧市可以看出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繁荣景象。从七月初一开始,人们就开始购买乞巧物品,市场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临近七夕的时候,市场几乎成了人的海洋,车辆难以行进,其盛况甚至不亚于最盛大的春节,足以证明乞巧节是古人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在七夕的夜晚,传说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在银河相会,或者在瓜果架下偷听到他们在天上相会时的情话。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女孩们对着明亮的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祈求天上的仙女赋予她们聪明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技巧更加娴熟,更祈求能得到美好的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