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这个被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珍视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就已经有了“秋暮夕月”的习俗。所谓夕月,就是祭祀月亮神的仪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周代,每当中秋之夜,人们都会举行迎寒和祭月的活动,以此来表达对月亮神的敬畏之情。
在唐朝,中秋赏月、玩月的风气达到了空前的盛行。而到了南宋,月饼成为了中秋节期间赠送亲友的必备之物,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的祝愿。此外,还有夜晚赏月、游湖等活动,使得中秋节更加丰富多彩。自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习惯更是日益繁盛,许多地方形成了独特的庆祝方式,如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以及舞火龙等。
然而,在现代社会,月下游玩的习俗已经逐渐减少,但设宴赏月依然盛行。人们围坐在一起,举杯邀明月,共庆美好的生活,或是祝福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与家人共享这“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时刻。古时,还有祭月和拜月的仪式,大香案上摆满了月饼、西瓜、苹果、梨和葡萄等各种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必不可少的。西瓜通常会被切成莲花状,然后将月亮神像放在正对着月亮的位置,点燃红烛,全家人依次向月亮神鞠躬礼拜。接着,由当家主妇负责切开团圆月饼,她必须事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切多切少都是不吉利的。
据相关资料记载,明朝时期,北京城内开始出现以果做馅的月饼,人们会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既供自己享用,也赠送给亲朋好友,以此表达团圆和祝贺的心意。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名称也十分特别有趣。例如,山西省介县一带的老百姓在中秋节当天会围坐一起分食团圆月饼,他们制作的月饼种类繁多且寓意丰富,有专为男性准备的月牙月饼,有只限女性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专门为小孩们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等造型的月饼等等。这些月饼的名字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