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

当前位置 /首页/记叙文/节日/正文

端午节包粽子

750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各异,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这个延续了两千多年的节日,深深地烙印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悬钟馗像,挂艾叶营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醋。

关于吃粽子的习俗,相传起源于荆楚地区的人们,在农历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为了防止鱼儿吃掉这些祭品,人们开始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后来逐渐演变为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端午将至,我已早早地准备好包粽子。首先,要选取上好的芦苇叶,老嫩适宜,宽4-5厘米,长30厘米以上。然后,把叶子放入锅中,加水超过叶面。先大火烧开,再转为文火炯大约45分钟,这样可以让叶子软化增加弹性,同时也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注意时间的把握,起早了叶子会变脆,起晚了又会造成浪费。

起锅后,将芦苇叶放在冷水里洗净,剪去叶柄备用。捆扎粽子时,以前使用的是和芦苇叶一同煮过的蓑草,现在大多用尼龙线或者蛇皮袋拆成单股来替代。

在包粽子的时候,取3-4片苇叶,在大头窝成漏斗状,尽量往前推,使之严密,不漏米。接着,加入糯米(也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枣子、咸肉、葡萄干等)。右手的大拇指从后往前推压,使其紧、平,同时左手的拇指和食指顺势将漏斗口朝里推成等边三角形,再将大拇指推过来的叶面盖在三角形上,并以左手的拇指和食指顺势将漏斗口集合处捏紧,再将余下的尾巴顺拐角贴折。最后,用线捆扎,松紧要适度,太紧会影响口感,甚至会出现夹生的情况;太松则没有嚼劲,甚至可能会散开。把多余的叶尾剪掉,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接下来就是煮粽子了,水要没过所有的粽子,同样需要先大火烧开,再用文火煮45分钟以上。煮好后,让粽子在锅里自然冷却后再起锅,美味可口的粽子就做成了。

 

 

word文档
端午节包粽子
将本文Word文档免费下载到电脑或在线打印

下载文档

打印文档

英文作文

TAG标签:
本站内容来源网路,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158863397@qq.com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