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入初中后,那种简单认为“拔河只是有趣”的想法,逐渐被更为深邃的“团结起来为集体争光”的理念所替代。那时,我的心中燃烧着一团火,只想与同伴们肩并肩,共同奋斗,以期在全年级的拔河比赛中拔得头筹,将那面光彩夺目的奖旗收入囊中。“拔河”,如此简单的一个词汇,却成为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一普世真理的生动写照。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学识的积累,我对这场似乎平淡无奇的拔河比赛,产生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记得那是一次冬季运动会,寒风中,同学们的热情却丝毫不减。一根粗麻绳,中间鲜艳的红绸子随风轻轻摇曳。两边是势均力敌的对手,他们身体后倾,紧咬牙关,拼尽全力拉拽绳子。
望着这紧张的一幕,一个问题忽然在我心中泛起涟漪:为了赢得比赛,一方自然要团结一心,共同拼搏,但是,比赛的双方之间,是否也需要某种形式的“团结”?我迅速否定了这个想法。不,他们之间的关系,与其说是“团结”,不如说是激烈的“竞争”。每一方都渴望压倒对手,通过展现自己的优势和力量,取得最终的胜利。试想,如果没有这样一场力量的角逐,没有技巧和意志的较量,那么胜利者的荣耀又从何而来?
我们即将面临的高考,不也正是千万学子在学习道路上的“拔河”较量吗?现在我们坐在同一间教室里,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彼此之间弥漫着团结友爱的氛围。但是,数月之后,当高考的钟声响起,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将发生微妙的变化。那时,我们不再只是同窗好友,更是高考赛道上的竞争对手。
这种竞争,正是21世纪社会高速发展的产物,也是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不通过这样的比赛或竞争,我们又如何能让祖国在众多的青年才俊中挑选出最为出色的人才?难道优秀的运动员可以绕过比赛直接产生吗?千里马虽然可以得到伯乐的赏识,但是真正的千里马是在赛场上脱颖而出的。同样地,国家的栋梁之才也只有在激烈的竞争中才能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