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文字诞生以来,历史上就涌现出了许多璀璨的文学瑰宝。我常常陶醉在书的世界里,追寻着前人的足迹,品味着他们的智慧和情感。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读了高尔基的《童年》。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三部曲的第一部,它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19世纪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主人公阿廖沙四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带着他回到了娘家。然而,外公却是一个自私、贪婪而又专横的小业主。然而,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外公的梦想,他破产了,母亲也因此病逝。十一岁的阿廖沙被外公赶出家门,开始了独立生活的旅程。
在外公和舅舅自私、贪婪的形象映衬下,外祖母的形象显得格外高大而光辉。她的善良、宽容和乐观深深地影响着阿廖沙,使他在困境中坚守善良,养成坚强的性格,并最终成长为一个善良的人。
11岁的高尔基不得不离开家,独自谋生。他曾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学徒,在轮船上帮厨,做过脚夫,锯木工……面对如此艰难的生活环境,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坚持下去。他说:“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黑暗邪恶的环境没有摧毁高尔基,反而塑造了他的坚韧与勇气。即使在那样污秽的社会环境中,高尔基依然保持了明亮、纯洁的心灵,向着理想的光明境界努力奋斗。
最后,他的优秀文学作品和论著成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财富。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面对困境的决心和毅力。比起高尔基的童年,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要好得多。因此,我们应该学习高尔基的精神,在风雨中行走,在逆境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