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

当前位置 /首页/记叙文/叙事/正文

工匠精神高中

900

1986年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总导演杨洁去世了。这是一条令人痛惜的消息,它瞬间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引发了人们对这部经典的怀念和追思。人们不禁开始追问:为什么在现代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却很难再拍出像《西游记》这样的经典作品呢?

对于这种现象,有人认为,《西游记》的成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他们指出,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里,电视节目还是一种新鲜事物,而西游故事更多地停留在纸张和口头传播中。因此,当它被搬上荧屏时,注定了它的成功是无法复制的。然而,这种观点并没有看到在这以后的30年间,老版《西游记》成为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电视剧,超过了3000次,足以申请吉尼斯纪录。

《西游记》不仅仅是一代人的记忆,更是一部历久弥新、更显珍贵的经典之作。尽管后来的西游故事几经翻拍,有的红极一时,有的票房不俗,但都没有在口碑上超越前作。这是因为,《西游记》的成功并非仅仅源于技术或者时代背景,而是因为它所蕴含的“西游精神”。

在一次访谈中,杨洁曾经提到过“西游精神”。她解释道:“因为我们是在搞艺术,没有为钱,没有为名,没有为利。”虽然在今天看来,这些效果、道具依然很粗糙,但观众的捧场恰恰说明它是一部靠艺术取胜的作品。

《西游记》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正是因为这种“西游精神”。它不仅展示了一代电视人对待作品的纯粹态度,更是以其中颇高的艺术含金量取胜,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那么,“西游精神”到底在哪里呢?答案就藏在创作态度里。这部作品拍摄历时数年,困难的时候只有一台摄像机,但剧组所有人都不畏艰难,认真对待自己的角色。

比如饰演“孙悟空”的六小龄童,世家出身,三代人专注演猴戏。“练就七十二变,才能笑对八十一难”,无论是翻筋斗云、撑竹筏出海,还是在黑风山打斗、打死九尾狐等,基本上都不用替身;又如“猪八戒”,早上精神足,钉耙都是扛在肩上,下午的镜头就是拿在手上,傍晚就是在地上拖了;连不发一言的白龙马,都绝少用特效和替身,跟随剧组走遍了中国

如今,我们提倡“工匠精神”,意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杨洁那一代电视人的“西游精神”,何尝不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工匠精神”?就这一点而言,那种每个人各司其职、追求极致的精神态度,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word文档
工匠精神高中
将本文Word文档免费下载到电脑或在线打印

下载文档

打印文档

英文作文

TAG标签:
本站内容来源网路,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