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的风,犹如锐利的刀锋,凛冽地切割着我的衣襟,离乱的心绪随着衣襟拧成一团。几载的悲欢离合在眼前历历浮现,如同一部斑驳的历史长卷,让人感慨万千。
对大丈夫而言,士为知己者死。我曾经发誓要报智伯之仇,为此,我不惜成为刑人入宫涂厕,只为了有一个机会,用赵襄子的血告慰主公的英魂。曾经的我不耻于怀二心而待一主,毅然选择漆身为厉,吞炭为哑,只为一个信念:男人的选择要堂堂正正,就是去刺杀也要光明磊落,自己做过的选择从不后悔。
如今,我伏于赤桥之下,被你发现,时隔数年,再见到你这个令我诛之而后快的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激动。寒风涌入领口,狂躁的心悄然降温。
记得役后的第一年,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行人面带笑容,那笑容是大战后人们的生活复归平静,大家发自内心的欣慰的笑容。再看今日,三晋大地上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百姓们得以修养生息。
这样美好的世界,有谁愿意打破它的平静?此时此景,扎根于心中的——杀死赵襄子的信念竟慢慢开始动摇。我不忍,不忍心看到三晋大地上烽烟再起、生灵涂炭;不忍心再见老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手里紧握着的剑一点点缓缓松开,剑柄上细密的纹理在手心滑过,复仇的信念随之慢慢坍塌。怨恨像极了一个圈,怨怨相报何时了?!如果不想让这恨继续,那么就让它首先从我这里消逝吧!
放下手中的长剑,我抬头望着天,笑了:“智伯啊!臣豫让没能给你报仇,如今国泰民安,你也不愿意让百姓再一次陷入战乱吧?!”
我不会后悔,因为这是为了对天下苍生的大爱才做出的选择!
后记:公元247年,豫让刺赵襄子不成,遂求其袍,三跃而击之,后自刎而亡,血染赤桥,赤桥遂更名为豫让桥,至今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