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耀眼的瞬间,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我为你来看我不顾一切,我在这里啊,就是这里啊,惊鸿一般短暂,像夏花一样绚烂。这是朴树《生如夏花》中的歌词,它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灵。
在周末的时候,我们会偷偷溜进校园,平时乏味的教室在那时却仿佛变成了一个硕大的游乐场。尽管呼吸着同样的空气,但心中却充满了无尽的欣喜。我们在操场上踩着阳光,把秋千荡出各种花样,望着蓝天,唱着属于我们的歌,微笑,纯得没有一点杂质。
这就是我们,会在枯燥乏味中找寻乐趣的我们。对于我们来说,哪怕是一点点小的快乐与希望都能支起整颗心的光亮。我喜欢和朋友们抽空去画室,我是学素描的,而我的朋友们有的学水粉,有的学国画。老师会抚着我们的头说好好学,然后去教小弟弟小妹妹,看你们的了。于是,我们穿梭于被教与教之间,我们被寄予希望,然后又传播希望,似乎就像初升的太阳,被寄予新一天的希望,也让别人看到希望。
希望,对于我们这群孩子来说,无处不在,无所不有。我们,是一群爱文学的孩子,捧读余光中的《满亭星月》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感受虞姬的爱恨情愁,幻想屈原的悲然与无奈,纵身一跃,撕开那道口子,沉沉地沉到河底,悲切与绝然,沉沉地沉到我们心底,夜凉如浸,虫吟如泣。我们不断地合上又打开一本又一本的书,我想说那叫传承,文学,是一种精神。虽然我们在浩瀚的文学面前,还是不知所措,但那份渴望与执着,看到了吗?那是希望。
我们,是我的朋友们,也是我未曾谋面的“朋友们”,我们是那绚烂的夏花,像那初升的太阳。我们为小小的快乐而感到幸福,会在知识前面吃惊地张大嘴巴,我们看着历史,望望未来。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看见太阳了吗?那个充满希望,又给你希望的太阳,就是我们啊。初升的太阳给人以希望,抓住这一点,用散文化的语言书写出莘莘学子如夏花般绚烂,如初升太阳般充满希望。不仅如此,“我们”还要“看看历史,望望未来”,青年一代肩负“传承”的使命,可见我们的思考是有一定深度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一定的文学底蕴。多读书,的确有利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