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宁静的乡村里,有一位年过八旬的张爷爷。他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一道道皱纹刻画出他慈祥而坚韧的个性。尽管背已经有些驼了,但他在田地里的身影却依然矫健。他的女儿在外工作,几年才回来一次。他们的相聚总是短暂而珍贵。
张爷爷住的房子是几十年前修的土公房,房子已经裂了好几个口子,他用破布和稻草堵住裂口。家中的家具更是破旧不堪,水壶换了5、6个底,蚊帐补了又补,衣柜修了又修……每一件家具都是修补过的,充满了时光的记忆。虽然他的女儿每个月都会寄回600元钱,足以让老人舒适地生活,但他却把钱存到了银行。
有人问他:“您一个月有600元钱,为何不换些崭新的家具呢?”张爷爷严肃地说:“我的住房虽然难看,家具虽然破,但是都还可以用的。你们年轻人只知道换新的,多浪费呀!现今生活好了,可不能忘掉过去的苦日子,能节约的尽量节约,一分钱也是女儿的血汗钱啊!”这些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深思熟虑,热爱生活的老人。
几年过去了,张爷爷的女儿从外地回来,看见十多年前他给父亲买的那双皮鞋还放在衣柜旁。她劝他换新的,他说:“还能穿,实在不行了再说。”他对女儿说:“在任何时候,办任何事情,都不能大手大脚。”
在张爷爷看来,生活节俭并不丢人,是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是光荣的;而浪费财物,不该花的钱花了,不该扔的东西扔了,则是败家子的行为,是可耻的。有的人把浪费看成阔气大方,把节俭当作寒酸小气,这真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自古以来人们就把节俭视为美德,是劳动人们的本色,而浪费则是人的要害。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即便如此,也不能讲排场,不能铺张浪费;在任何时候办任何事情,能节约的尽量节约。因为任何一种财物,无论它是国家的、集体的、还是个人的,都是劳动的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随便浪费就是不尊重劳动人民,这不仅不是大方,还是非常可耻的。
我们要时刻牢记“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把它当作我们的座右铭,以此提醒我们珍视每一滴汗水,每一粒粮食,每一份付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