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许并不是一个被书香熏陶得满腹经纶的人,也不是一个身上充满文艺气息的诗人。即使我读过的书没有别人那么多,我也并不因此而感到失落或沮丧。因为我有一条属于自己的小路,这条路上有一个美丽的池塘,池塘里鲜花盛开,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小时候,我对文字的认知还十分有限,但爸爸书架上那一排排已经泛黄的书籍总是对我有着无法抵挡的诱惑力。我在它们面前徘徊、犹豫,最终选中了一本《水浒传》,紧紧地抱在怀里,偷笑着跑回房间。我一边查字典,一边在书页上写下我稚嫩的拼音字母,一边认真地阅读。虽然那时我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的内容,但我仍然坚持把这本书看完了。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鲁智深这个花和尚倒拔柳树的情节。尽管如此,我还是对这本书充满了热情,那种兴奋的感觉至今仍记忆犹新,同时也激发了我学习古文的决心和斗志。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看的书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在我脑海中栩栩如生。我看到了坚强勇敢的阿廖沙,纯真善良的海蒂,还有相视而笑的夏洛和威尔伯。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侦探小说。那连续不断的悬念和环环相扣的案情,以及侦探本人在讲解案件时一点点拨开迷雾的过程……这些惊心动魄的场景在我看来都是其他书籍无法比拟的。
长大后,我成为了一个“红迷”。无论周围的人如何说《红楼梦》无聊或难以理解,我都深深地爱着这部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小说。我热爱那个经历了世态炎凉的通灵宝玉,也热爱大观园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更爱那个颦着眉头流着泪唱着《葬花吟》葬花的黛玉。我画了书中人物的关系图,也阅读了一些红学著作,这一切都是为了追寻那个“梦”。在这个“梦”中,我看到的不仅仅是宝玉和黛玉,还有秦可卿死前给王熙凤托的梦,元妃省亲时龄官唱出的`绝妙唱段,大观园诗社活动时各人一边品尝螃蟹一边作的《螃蟹咏》,刘姥姥一进大观园时的那一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我对《红楼梦》最后结局的散失感到痛心,也为前八十回被大肆篡改和最后那四十回的“狗尾续貂”感到气愤。但是,我想,只要能读懂了那仅存的前八十回,人生的意义恐怕也懂了不少了。
读书的时候,我感到非常开心,心中也会涌起一些小小的激动。高尔基曾经说过:“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虽然我还达不到这样的境界,但我知道我的读书之路还很长。我期待着能够领略《希腊神话》的传奇色彩,《先知》的耐人寻味,《巴黎圣母院》的曲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