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字梦得,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是唐代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他的家族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自幼就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和非凡的气度。十九岁那年,他游学长安,并上书朝廷,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与期待。贞元九年,他成功考取进士,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先后担任监察御史等职。
然而,面对当时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的社会现实,刘禹锡感到极为不满,他积极参与了改革运动,希望能改变这种局面。但是,改革遭遇失败,他也因此多次被贬,人生坎坷。尽管如此,他并没有屈服于权贵,而是坚持以文明志,表现出刚直不阿的品格和豁达的胸襟。即使身处逆境,他也始终心忧天下。
在被贬至安徽省和州时,按照当时的规定,他应住在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策知县是个见利而为的小人,为人势利,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自无好处,便多方刁难。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在县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见到房子面对大江,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很高兴,特撰写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让策知县十分生气,又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房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这一间半房子位于德胜河边,附近还有一排排杨柳树,别有一番情趣。刘禹锡对此也没有计较,依然安心住下,又写了一副对联贴在新居:“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策知县见他仍然悠然自得,又把刘禹锡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剩下斗室。然而,他仍然读书作文,并写下了《陋室铭》请人刻于石头上,立在门前。《陋室铭》流芳千古,让人在世俗的喧嚣中感受到心灵的那份宁静。
刘禹锡和白居易是同年,在贬居的日子里二人因为机缘而成了好友。白居易为刘禹锡的长期遭受贬谪抱不平,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其中有“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在称赞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的同时也为其不幸的命运而感叹(因刘禹锡的两度被贬一共是二十三年)。刘禹锡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答,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逢万木皆春。他的领悟也深深影响了白居易晚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