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儒家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的形态,那就是以朱子为中心的宋儒理学。这一派别特别强调传承道统的意识,并对“学绝道丧”感到极度忧患。所谓“学绝道丧”,就是指文化传承的中断,这对今天重续文化传承和价值传承具有重要启示。
文化传承的核心在于价值观。中华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价值体系。这套体系是中华民族刚健不息、厚德载物精神的价值基础和根源。陈来认为,朱子广泛继承了儒家的学术文化,对古代文化作了全面的整理,尤其是对四书的集结和诠释几乎花费了他毕生的精力,堪称文化继往开来、传承创新的典范,这是近1000年来无人可与之相比的。
在陈来看来,朱子思想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便是“格物致知”。这是对儒家“学习”思想的一种哲学论证和展开。朱熹用“即物穷理”来解释格物,提出格物就是要穷理,也就是去了解事物的道理;而穷理必须在事物上穷,不能脱离事物。“即物穷理”的主要途径就是多读书、观察事物、思考其道理。
朱熹仕宦九载,立朝御前46天,上书请辞64次,把毕生的精力都花在了研究、著述、授教之上,“绝意仕途,以继二程绝学为己任,奋发读书著述”。他参与创建、修复、讲学、题记的书院有64所,其中自建4所。武夷书院原名武夷精舍,由朱熹亲自擘画、营建,于宋淳熙十年(1183年)建成。据记载,自武夷书院建成后,武夷山的理学学术活动空前活跃。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中的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都和朱熹的讲学与教育实践有关。
陈来认为,朱子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的杰出代表。朱子学的对象主要是士人,朱子学的宗旨是为士人提供一套道德学问思想体系,因此朱子强调“学习”“读书”的性格,与其宗旨相一致。以古代朱子学的标准来看,现代人的受教育程度都超过小学而属于“大学”,所以重视《大学》的朱子学适用于当今社会的几乎所有人。
在朱子的思想中,他的教育理念同样具有现代意义。从《论语训蒙口义》到《四书章句集注》,多数朱子的经典解释著作都着眼于学生的经典学习,这使得朱子的著作在今天通识教育的经典学习中仍有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