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严寒的冬日,北风呼啸着掠过大地,天空中飘落的雪花宛如柳絮随风起舞。远方一片苍茫的白色世界,与这宁静的画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耳畔传来的熟悉童音:“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是《三字经》中的句子,那纯真而又充满力量的声音仿佛穿越了时空,让我回到了童年。
寻着声音,迎着寒风,我找到了声音的源头。一个小男孩站在一棵大树下,穿着厚厚的棉衣,戴着一顶棉绒绒的帽子,正背着手,左右踱步,背着《三字经》。他的母亲就在他旁边,面带微笑地注视着他。看着这个场景,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小时候也是如此,被母亲教导着背诵《三字经》,学习做人的道理。
雪依然在下,风中我仿佛看到了闵子谦单薄的背影。那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也是孔子的学生,他的“孝”在当时可是人人皆知。我记得母亲曾经坐在靠门口的小板凳上,手执一本《三字经》,娓娓道来闵子谦的故事。他年幼时就丧母,父亲又娶了继母,继母偏心自己的儿子,所有的家务活都由闵子谦一人承担。冬天,继母做了四件棉袄,闵子谦的父亲回来,带闵子谦和他一个弟弟去集市上玩,闵子谦赶着马车,冷风呼啸而过,漫天大雪飘落不止,闵子谦很冷,马儿几次受惊都没有控制住,他父亲和弟弟差点被摔下马车。他父亲认为闵子谦偷懒,用鞭子抽他,一下又一下,漫天的芦苇絮随雪纷纷扬扬的飘落。他的父亲看见后很是诧异,继而非常恼怒,回去写体书,但闵子谦以德抱怨,求情‘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他继母知错而改,从此一视同仁。母亲讲完这个故事,我已经完全沉浸在“孝”的境界中去了。母亲讲故事,我听,母亲读,我背,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多地明白了为人子女应该孝敬父母的道理。这正是家规,背《三字经》,学做人之道。“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短短十个字,却带给了我无尽的思考,品德应以“孝”字为首,孝敬父母,以德报怨,用真诚的情融化冰冷的心……
雪似乎已经停了,我回过神来,轻轻地跟着孩子呢喃“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太阳穿破层层阻碍,露出了笑容,暖暖地普照着世界,光芒万丈,熠熠生辉。我沐着光之影,粲然一笑,如破晓朝阳,静静感受着冬日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