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后,我深感收获颇丰。教育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是培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实践则是运用知识、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将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去。
教材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料,它既汇集了前人各种宝贵的实践经验,又具有社会性。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特点来编制教材。我们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品质教育元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中的《散落的钞票》一文中,通过描绘人们拾金不昧的优秀品质,使学生认识到维护世界的和谐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参与。
在学校的交往过程中,除了同龄群体之间的交往外,最重要的交往就是师生间的交往。课堂上的交往主要体现在提问、评价、关注等方面。教师应掌握对学生的提问策略,如多使用询问式或期待式的语言,少用命令式的语言。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多使用赞扬式、肯定式的方式,尽量避免使用否定式的方式。此外,我们要积极关注每一个学生,真诚地期待我们的学生都能成为强者。
课外活动是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塑造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激发他们的才智,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构建和谐社会,首要的是人们的心理健康,而小学时期的心理健康是成年时期心理健康的基础和关键。与此同时,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其教师们的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应关注小学教师们心理健康及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