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远的时光,和平恬静的日子,这是中国远古的农耕时代。
男人们从田地里满头大汗地回来,泥泞的身子,沉重的脚步。女人心疼极了,连忙递过一条湿润的毛巾,端上精心烹调的食物,递过茶水,看男人狼吞虎咽的吃相。家中小小的男孩走过去,和爸爸一起吃。小女儿过去的时候却被妈妈拦住了:“哥哥将来也会和爸爸一样辛苦。让他们先吃。我们管家,食物由我们来做,我们随时都可以吃。”
一种自然而然的分工,一种因工作性质的不同而产生的关爱和谅解,在时光的洪流中被毫无修改地完全保留,成为了一种公式,一种制度,一种男性天经地义地优越性。而且越演越烈,成为了传统文化中地一部分。“女人是低贱的,是微不足道的”成了传统的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
民俗是一个国家最朴实的东西,它反应了的是普通老百姓最简单的日常生活。本是远古社会的一种自然的生活状态,被后人沿袭了下来。经过一些所谓“理学家”的“正人君子”的提炼,变成了正当的压迫女子的工具。
“三从四德”是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对妇女在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引申为作为女儿、妻妇和母亲的妇女应对男性服从。但妇女屈从由来已久,“女”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是屈身下跪的形象。“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简单来说就是要求女人要少说话,多做事,极尽自己的所能去取悦男性。而“七出”就是丈夫抛弃妻子的种种“正当”的理由,谓“妇有‘七去’:不顺父母(此指公婆),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这几乎含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女子如履薄冰,稍有犯戒就被打如万劫不复的深渊。这种无形的力量把女子紧紧地束缚住。鲁迅笔下的狂人翻开史书,看到的全是“吃人”。其中的那本《列女传》,还不仅仅是“吃人”,简直就是一部妇女的自虐记事录。
在中国的民俗传统中,浸满了女人的眼泪,就叫做‘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裹小脚
从前,我国的女子,不论官宦小姐还是农家姑娘,从小就要用一根长长的布条把脚裹起来,裹得又尖又小,象莲花瓣一样,所以有“三寸金莲”之称。这几乎算是一种生理伤残,但这种伤残被认为是一种美的表现,延续了几千年。
关于这种病态的审美的出现,有两个不同的传说。
1.裹小脚,妃(非)你莫属
传说,从前,有这么个宫女,年年选妃子时选不上她,为此很伤心。她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要争得皇上的宠爱。有一天,她想了个主意,用布把自己的脚裹起来,天天缠,日日裹,日久天长,这脚就缠小了。她思谋着:脚小跳舞利索,轻盈好看,这样皇上会喜欢她。
一回,皇上让宫内所有的宫女都出来跳舞,宫女们浓妆艳抹,切娜多姿,各个打扮得花枝招展,但她们谁也没有小脚宫女跳舞跳得好看。这下,引起了皇上的注意,皇上便命小脚宫女单独跳舞。小脚宫女深知皇上喜爱自己,更是眉飞色舞,脚小,屁股扭,腰极软,皇上看得迷了心,最后选小脚宫女为妃子。这个宫女总算达到了目的,从这以后,皇上下了一道圣旨,宫内宫女要缠足,天下民女要缠足。以后,社会上流传着一种顺口溜:小脚女人嫁秀才,又吃好的又自在,大脚女人嫁奴才,耕田种地少衣没吃不自在。后来裹小脚很时兴。女人的脚讲究要三寸金莲,也就是说脚越小越好。
2.裹小脚,扬长避短宠爱到
传说,从前有个皇帝叫曹庄,选了个非常美丽的妃子。一天晚上,曹庄皇帝到这个妃子寝宫住宿的时候,突然发现妃子的脚是三个指头,形状象鸡爪子一般,很难看。“怎么你的脚象鸡爪子似的?”曹庄很惊奇的问。妃子见皇帝讨厌自己的脚,感到很害羞,于是,又用两手把美丽的脸蛋捂了起来。
曹庄看着妃子的脚实在难看,就命令她用黑布把脚裹起来,妃子没办法,只好忍着疼痛裹起了脚。曹庄见妃子裹脚后走起路来阿娜多姿,如翩翩起舞,很好看,别的女子走路远不如妃子的姿态优美。对她就宠爱万分。妃子缠脚的事,很快传出宫去,普天下的女子都裹了脚,于是就兴起了裹脚。
从上面这些来源看,女人的裹脚源自争取男性(尤其是皇帝)的宠幸。中国文学中就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DD“闺怨”,或者是“宫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多少女子的青春年华在后宫的苦苦等待中蹉跎尽了,真正能够得到宠幸的却少之又少。“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入时十六今六十”即使见到了又怎样呢?原来怨的只不过是没有得到君王恩幸罢了。直白地说,就是没有受到君王的玩弄罢了。就算君王“三千宠爱在一身”也不过是把其当作一件美丽的玩具,马嵬坡上演的丑剧就足以证明。而《红楼梦》中的元春封为晋妃,全家风光,“烈火烹油,鲜花着簇”该是幸福的吧,可是她回家省亲却是一片呜咽,埋怨父母把她送到那见不得人的去处。君王尚且如此,就更不要指望将士或者平民百姓回怜香惜玉了。围城之中,什么都吃完了,主帅便带头杀了爱妾,分给军士吃,然后吃城里的女人,然后才吃老弱的男性。这样的例子史书里比比皆是,而且不是野史,都是堂堂的正史。在这样的环境中,女人身不由己地争取男人的宠爱,都是为了让自己本已经很悲惨的日子好过些。
况且裹脚本身就是一种对身体残忍地伤害。《镜花缘》里有一段林之洋在女儿国被迫裹脚的描写,可见裹脚的残忍与变态。
上来两个宫娥,都跪在地下,扶住“金莲”,把绫袜脱去。那黑须宫娥取了一个矮凳,坐在下面,将白绫从中撕开,先把林之洋右足放在自己膝盖上,用些白矾酒在脚缝内,将五个脚指紧紧靠在一处,又将胸面用力曲作弯弓一般,即用白绫缠裹;才缠了两层,就有宫娥象著针线上来密密缝口:一面狠缠,一面密缝。林之洋身旁既有四个宫娥紧紧靠定,又被两个宫娥把脚扶住,丝毫不能转动。及至缠完,只觉脚上如炭火烧的一般,阵阵疼痛。不觉一阵心酸,放声大哭道:“坑死俺了!”两足缠过,众宫娥草草做了一双软底大红鞋替他穿上。话说林之洋两只“金莲”,被众宫人今日也缠,明日也缠,并用药水熏洗,未及半月,已将脚面弯曲折作两段,十指俱已腐烂,日日鲜血淋漓。不知不觉,那足上腐烂的血肉都已变成脓水,业已流尽,只剩几根枯骨。;贞洁牌坊
牌坊本来就是一道奇异的门。一道可以将人带进文化历史里,可以的开不同性质空间的门。
牌坊可以为一个动人的故事、一段忠义的事迹而设,为某一个大型的庆典而临时建造,有时会因时节,为环境或建筑物加添新衣,有时又会单单为表扬一个妇女的贞节淑德而大事铺张。树牌坊是旌表德行,承沐后恩,流芳百世之举,是古代是人们一生的最高追求。
贞洁牌坊也许是唯一能和列女传并驾齐驱的表彰妇女的方式。理学家们除宣扬孝道外,还大力宣传贞节观念。“从夫”里就有对丈夫忠诚不贰,丈夫死后不事二夫,甚至殉夫的要求。春秋时期息国国君夫人息夫人,在丈夫被楚国俘获,楚王逼她为夫人,她以死相拒,成为史书表彰贞节的模范。历代官方表彰贞节烈成为制度,在人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无形的舆论压力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导致一些妇女自残生命,甚至在丈夫将要病死和战死前,妻妾们提前殉节,表示对丈夫的忠诚。宋代理学家程颐就曾说过“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这种存“天理”灭“人欲”的节烈观,像一把剑,杀人不见血。贞洁牌坊给妇女戴上光彩照人的镣铐,一言一行都受到监督和束缚。一座座用血泪凝铸的节孝牌坊为不幸的妇女带来了无上荣光,更影响了千千万万的妇女甘愿受礼教的摧残。典型的例子就是《红楼梦》里的李纨。她青春丧偶,居家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惟知侍养亲子,做些针凿诵读而已。待到儿子加官进爵,自己却黄泉路近,只是“枉为他人作笑谈”罢了。
贞洁牌坊不仅树立在地上,更树立在人们的心中。许多女人是在外人的窃窃私语和戳点的手指中,被自己的亲人逼死的。明朝的海瑞是被赞扬的有名的清官,以耿介直谏著称。但他又是一名严酷的父亲。姚叔祥《见只编》记载,一天,海瑞看见他5岁的女儿吃一个糕饼,就问糕饼是谁给的,当得知是某仆人给的时海瑞大怒,训斥女儿说:“女子哪能随便接受男仆的糕饼?你不是我的女儿!你如果能饿死,才算我的女儿!”小女从此吓得啼哭不止,不喝也不吃,家里人怎么哄她劝她也没有用,7天之后真的饿死了。女子的生命在这样的条件下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女贞”,“女节”几个字眼就可以轻易地葬送她们地生命,不管她们是不是才华横溢,志行高卓的。
中国农业文明的背景和以儒家为主的文化决定了对女子的态度。因为男子天生的体力优势。所以,旧时农业的分工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在外面从政、打仗、服役、种地、打猎及经商等。女人在家里务蚕织、生儿育女、孝敬公婆。随着社会的发展,男人的外部空间越来越大,越来越开放。而女人的内部空间却是有限的、封闭的。男人参与政治、军事,有了特权,逐渐形成了在居住、活动、交往、行为等日常生活中的内外障隔DD“内言不出,外言不入”、“男女授受不亲”等,“男女大妨”的礼教。周灭商,建立了第一个血缘贵族统治的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等的制度文明,称为“周公礼制”。权位的分配和继承需要确定贵族男子纯净的血统以及和睦安宁的.家庭。所以明文规定“内外有别”,让妇女退回家庭。女子参与军政大事就是“牝鸡司晨,惟家是索”。而这就成了维护家长制、决定对妇女的“三从四德”等一系列规条的依据。是几千年男尊女卑的基础和得以延续的根源。
由于这样复杂的社会渊源,礼教特别注意教诫训导妇女的道德行为,使之符合父权DD夫权家庭的需要,强调的是女性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的配合与服从,也更重视男女之间的协作和家庭的人际关系。像害怕女人“利口覆家帮”。而大家庭最恨妇女之间以言辞挑拨离间家庭成员不和,所以对妇女提出“妇言”的要求。而女子承担的纺织等妇功不但是家庭得以延续的重要保证,也是历代国家赋税收入的重要来源。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指出,妇女昼作夜集,每月相当于45个劳动日,比男人还要辛苦。但这一切变得越来越严苛,尤其当程朱理学出现后,甚至成为了一种极端的压迫,导致了种种悲剧的产生。不知道儒家素来讲究的“中庸之道”去了哪里。
早期的两河文明、波斯文明、古希腊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大多属于游牧文明和商业文明,男尊女卑没有中国严重。古埃及好几位有名的君主都是女性。但后来根据一些哲学家和神学家的二元论即:男性=精神+理性、女性=肉体+感性,认为妇女天生智力低下,不适合从政,但贵妇得以向教会和法律施加影响,争取更多的权利。到了黑暗的中世纪,神学将男女二元论对立并推向极端,他们大量杀死被指控为“巫师”的妇女。而自16世纪开始的宗教改革,它强化了家庭与婚姻重要性和明确了男女内外分工,妇女接受的教育是服务于丈夫与孩子,成为贤妻良母,这种状况直到近代女权运动兴起才受到挑战。而反观中国,从来没有对妇女的极端仇视,更没有大规模的迫害。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之后,女性在中国的地位已经大大地提高,但男尊女卑的就观念仍就留在某些人精神深处、蠢蠢欲动,影响种种判断的公平性。要达到真正的男女平等,还需要相当的时间与精力的投入。
曾经在医院里见过装有雌雄两种激素的小瓶。男人和女人巨大的差别就蕴藏于其中,所有的神秘,都简化成一个枯燥的分子式。两种激素的作用虽有天壤之别,但外观是那样地相似,如果把玻璃瓶上的字迹擦掉,就完全分辨不出来。
希望有一天,男尊女卑的问题也像这样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