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勤天下无难事”,这句古老的俗话凝聚了世代人的智慧。唐代的文学巨匠韩愈曾言:“业精于勤。”这是对学业高峰背后辛勤努力的最好诠释。
“勤”,这个字,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它不仅仅是对时间的珍视,更是一种对学问、对思考、对探索、对实践的热情追求。遍览古今中外,那些在各自领域中达到巅峰的巨匠,他们的成功之路都是由“勤”这块基石铺就的。
“勤”是成果的摇篮。当我们追溯那些卓有成就的人物背后的故事时,无不发现“勤”的身影。马克思为了写作《资本论》,倾注了40年的心血,他阅读的书籍数量令人咋舌,仅做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可以想象,那无数个日夜他都在书海中度过,笔耕不辍,最终铸就了这部不朽的巨著。再看司马迁,他为了写《史记》,从20岁起便开始游历四方,他的足迹遍布黄河、长江流域,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这部史书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还有歌德,他用了58年的时间搜集资料,最终写出了影响深远的诗剧《浮士德》。而在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路上,翻阅了上千本资料,他的努力与执着使他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更有一个上海女青年,她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最终成功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这些例子无不证明了一个道理:任何辉煌的成就背后,都离不开“勤”的付出。
“勤”又是智慧的源泉。古希腊的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因为小时候口吃,经常被对手嘲笑。但他并没有被打败,反而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练习演讲,坚持不懈地努力了五十年,最终成为了希腊最有名的演说家。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勤”可以弥补天资的不足,使笨拙变得灵巧。而在我国宋代,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他的反应非常迟钝,每次读书只能读50个字,但他并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勤奋地读书,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久而久之他的知识日渐丰富最终成为了一个博学多才的人。这些例子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即使天资平庸甚至低人一等只要勤奋努力依然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猎取到真正的智慧与才能。
在生活中“勤”的力量也是无处不在的。记得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由于沉迷于玩耍学业一度荒废。是妈妈的一番话点醒了我:“你将来要想上好的中学必须要勤奋学习!”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开始发奋读书上课专心听讲回家认真完成作业每天晚上还会花一个小时阅读课外书。就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期末考试时我信心满满地答完了试卷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那一刻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勤奋”带来的甜蜜回报。
总之无论是学业还是事业“勤”都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当然在勤奋的道路上也会遇到失败和挫折但只要我们牢记“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教诲不畏艰难勇往直前那么希望之光终将驱散绝望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