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心,这个词汇几乎贯穿了所有的思想运动,无论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还是在如今相对稳定的时期。在那些食物匮乏的岁月里,人们为了生存而挣扎,哪有心思去思考什么责任心?然而遗憾的是,所有的思想倡导者都忽视了一个事实:没有食物的满足,一切正常人眼中的罪恶便会接踵而来。
现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已经摆脱了食物的过分制约,但为什么还会有“没有责任心”的字眼出现呢?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责任心的理解和要求不同。有的人认为只有对国家、对社会负责任才是真正的有责任心;有人降低了标准,认为只对家庭、某个人甚至对工作负责就是有责任心。
关于责任心的论述在此之前层出不穷,这是尖锐思想的最终体现。但是,那些只揭露面而不指出光明前景的文学作品(如清末的《官场现形记》),其存在的价值仅仅是打抱不平、呼吁共鸣。然而,无奈的是,对于有无责任心的衡量标准几乎是“各有己见”。
我认为,只要不会伤害别人就是有责任心。这里的“别人”,泛指除了自己之外的所有人。也就是说,在不伤害其他人的前提下,完全能享受你的劳动所得。这是最基本的责任心:利己不损人。即便这是一种最基本的责任心,但它却是最高自觉性的体现。自觉性的强化必须首先对自己高度负责,高度负责又来源于思想的独立。即独立迫使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表现为自觉性,自觉性保障责任心。
培养国民的责任心是对其思想的统一,而统一思想需要深思熟虑的经济、军事、文化、国民的潜价值观和外来恶势力等因素。无形的责任心之改变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严酷考验,也是对最高决策者最严酷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