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带,是连接人或事物的桥梁。它将散落的人心凝聚在一起,将分散的力量汇集在一起。在我看来,当今社会之文化也需要纽带来连接与传承。
龙应台曾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比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文化之于社会,正如脊髓之于人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如今社会发展迅速、各种文化盛行的时代,许多人狂捧日韩,有些人将欧美什物奉为圭臬,而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却面临消逝的危机。因此,我们需要纽带来传承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这个纽带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让历史的智慧得以延续,让未来的创新有所借鉴。故宫的钟表修复师王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6岁时,由于他的祖父在故宫图书馆工作,他有机会进入故宫。从那时起,他对钟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经过不断的努力,最终成为了钟表修复的一代大家。如果没有他,故宫会有多少珍贵的钟表会因无法修复而终世堆积于阴暗的地下室?他用自己的青春化作一条纽带,联结古今,使古老的钟表得以流传。
再比如大学毕业的李寿升,白天他是舞美道具师,为一家儿童话剧院设计制作演出道具;晚上7时以后,他会安坐在一张自制的长条形榆木桌旁,一件件“老物什”就这样在他手中“复活”。虽然同龄人大都选择了高薪职业,但他甘愿做一条纽带,做中国传统木工文化的传承者。
古代也有许多这样的传统文化传承者。屈原对楚国民俗进行了分类记载,他的《离骚》以“风、雅、颂”的方式,使得当时的楚国风情得以流传至今。汉朝的司马相如,继承并整理了前人的作品,最终创作出了优秀的汉赋佳作,既继承了战国文体,也为后来的唐诗奠定了基础。
然而,现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却面临着消逝的危险。社会一再追求“西化”、“洋气”,这无疑是对我们自己文化的忽视和轻视。约翰·邓恩曾说过:“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如果我们忽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丧失文化的丧钟终会响起。
狄德罗曾言:“任何东西都敌不过真实。”只有我们行动起来,构建文化传承的纽带,传统文化才能万古长青。让我们一起努力,用我们的心和力量,去保护和传承那些属于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