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幼时的记忆中,苏轼的《题西林壁》是我最早熟读成诵的诗词之一。那时的我,虽然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样的名句信手拈来,但对其深邃的哲理却并未有深入的理解,只是单纯地从诗中感受到了庐山的奇异和多姿。
当我步入童年的阶段,我开始接触到了苏轼的另一首诗——《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让我第一次认识到,原来诗歌可以如此神奇地将绘画这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融入其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四句诗精要地再现了惠崇这位宋初著名僧人的画作之形象,却又不受原画的局限,表达出了画笔难以描绘的感觉和事物,让人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温暖气息和蓬勃生机,完美地结合了画意与诗情。
随着年岁的增长,少年的我在阅读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时,开始理解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样以绝色佳人喻绝佳胜景的绝妙手法。反复吟哦,不禁为苏轼的才情所折服,暗自叫好。后来的日子里,我继续深入阅读苏轼的作品,如《江城子》,从中领略他与妻子之间深厚的情感;在《水调歌头》中感受他对弟弟深深的同胞之情,以及超然达观的人生态度;在《念奴娇》中体验他豪放词的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境界雄阔。
直到现在,我才真正开始读懂苏轼。我开始理解他在赤壁之下与客人泛舟,“物与我皆无尽”的旷达人生观;也开始欣赏他戏谑自己的学生秦观“小人繁须也”的诙谐幽默。这就是苏轼,北宋文坛上的领袖人物,一位才华横溢、为世人所敬仰、为后人所钦佩的一代文豪。他的名字、他的作品、他的精神境界一定会被人们铭记,并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