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拜读过埃默里《变老的哲学》,感动于其中青春与衰老的故事。一个艺术家的前世是一个在阁楼里的年轻人,和他无处安放的青春。彼时他是一个零,因此他可以是任何人。
但这个年轻人即将面临一个难题,也是每个人毕生的难题。
我们选择了一种选项,就意味着放弃了另一个选择背后的人生,我们过着现在的生活,心里总惦念着那些曾经被放弃了的选项,人生就是充满牺牲与成全的。
为了应对这种牺牲感,有人平衡了自己的的每个选择,过着中立的人生,也有人选择孤注一掷,并坚信自己的执着会有收获。无论如何,最后我们都做出了选择,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的选择被锁定的那一刻,其它选项便顷刻消失。
在我们中,有人宣称在平淡与无为中找到了幸福,而有人选择追求极致,不断碰壁与挫败,却不改本心。
生活教会我们如何选择。可是选择平衡,选择安逸,不就是把这些过程统统跳过,把我们需要学习关于选择的功课通通省略。奔向那个看似美好的现世吗?过着平凡一生的你,会不会在某一刻,回首已过完的人生,感到未尝试过的遗憾?在“丧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还有没有一种生活态度,值得被歌颂?
托卡尔丘克的旅行观“在大地上旅行,每一公里都要亲自移动,每一座桥都要亲自越过”。她在铁轨与车轮的交响、船身与海浪的摩挲中感受变化的生命。
她选择勇敢的走进陌生的城市,让人生不断反转,即使那些选择伴随着不可逆转的失去,总比虚度要好。
如果我们终将衰老,趁我们还可以犯错,不再害怕选择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