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圆明园的毁灭》后的深思
在最近的学习阶段,我接触到了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读完后,我内心充满了难以言表的愤怒与深深的惋惜。
圆明园,这片占地5200余亩(约350公顷)的辽阔土地,曾是清代封建帝王从1707年开始,历经150年岁月精心雕琢的大型皇家宫苑。它承载了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的生活痕迹,是他们寻求宁静与安慰的“御园”。当时的欧洲人曾为之惊叹:“希腊有巴黛农,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则有圆明园。”
然而,如今我站在这片废墟之上,只能凝视着那些断壁残垣,想象着它曾经的辉煌。这一切的破坏与毁灭,都是侵略者的罪恶行径所造成的。他们以野蛮和贪婪的手段,将这座东方艺术的瑰宝化为了一片灰烬。
对于侵略者,我怀有无尽的仇恨。正是他们的贪婪与残忍,将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化为乌有。他们犯下的罪行,将永远镌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成为我们永远无法忘记的历史之痛。
当我回想起圆明园曾经的辉煌时,内心充满了无尽的哀痛。那几天几夜的焚烧,不仅毁掉了二十里的园亭,更毁掉了一个时代的记忆和历史的见证。
英法联军的贪婪行径和他们犯下的滔天大罪,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远无法抹去的阴影,是我们永远无法消除的耻辱。
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当时清朝的腐败和无能,特别是慈禧太后的无所作为。正是由于他们的软弱和妥协,使得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意识的精华在侵略者的劫火中消失殆尽。
“废墟上的荒草在风中摇曳,似乎在诉说着一个个惨淡的黄昏。那些亭台楼阁、轩馆廊榭都到哪里去了?那几天几夜的焚烧不仅毁掉了二十里的园亭更毁灭了我们的历史和文化。侵略者的劫火像一道长长的烟云遮住了天空使大地陷入了昏暗。我们要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不让历史重演为了我们的民族能够更加坚强和团结。同时我们也要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文化内涵使中华民族的文化能够在世界上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